成都世茂龍泉世茂城
-
項目地址
成都市
-
建設單位
成都世茂新城房地產開發(fā)有限公司
-
建筑設計
凱達環(huán)球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(Aedas)
01
項目背景
成都龍泉驛,以卓越的歷史人文與秀麗自然條件而出名。當下,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,如何在自然之上,重塑人文,找到場地的本質精神內核,與未來城市發(fā)展的平衡點,創(chuàng)造出獨具一格的建筑作品,成為一大難點。
成都龍泉世茂城五期綜合體于龍泉驛新生,由Aedas(凱達環(huán)球)擔綱設計,弗思特擔任幕墻顧問,旨在將山脈和自然的特色完美融于建筑表皮之上,打造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特色綜合體。
02
設計理念
商業(yè)建筑的本質,不止于商業(yè),更核心的是將建筑與文化底蘊相融,呈現新的表達。設計過程中,以“盒子+獨棟街區(qū)”形態(tài)進行重組,外形設計參考龍泉山脈的獨特地貌,因勢利導,將山脈、自然與現代理念融合,造就與眾不同的建筑體型。另外,建筑師受到四川當地竹編工藝的啟發(fā),給建筑外立面定制了獨特的外表皮形式,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相結合,革新建筑。
利用項目所在地天生的地勢高低,塑造成層空間,同時,在環(huán)境、氛圍等場景的營造上,亦與當地人文屬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精心設計了中央庭院以及充滿鮮花和灌木叢的美觀長廊等,無一不再向世人展示當地的精神文化風采。
03
立面優(yōu)化
本項目造型復雜,設計材料繁多,玻璃種類12種,金屬板種類7種,幕墻系統多達25種。但是,越有難度、越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外立面設計,更能凸顯幕墻顧問的核心價值。
東西兩個立面被香檳色金屬編織網幕墻包裹,是本項目最大的亮點及難點,編織網幕墻系統由東西兩個立面被香檳色金屬編織網幕墻包裹,“編織”由三層鋁合金構件交錯布置來體現,同時在編織網立面內嵌櫥窗及LED,以實現更好的落地效果。
系統設計時分為兩個階段,首先以直面建立標準系統,再針對圓弧面分析系統可行性。系統設計前期不斷收集資料和尋找案例,不斷嘗試最終決定采用鋁合金格柵交錯布置的做法來實現。有了初步思路之后開始從不同的安裝方式(構件式or單元式)來進行系統設計,為業(yè)主提供兩種必選方案,最終確定采用單元式安裝的方案做法。由于編織網表皮存在單曲圓弧面,但第一層和第三層網延弧面斜向延伸,前期通過理論分析判斷,所有圓弧面的一層網和三層網型材在理想狀態(tài)下均為雙扭構件,若采用單曲模擬雙曲那交接位置必定出現階差,那么什么情況下交接位置的階差在人眼視覺范圍內是可忽略的呢?
問題由此展開,將表皮重建后發(fā)現,當圓弧面半徑<3300mm時,階差最大達50mm左右,對外立面效果影響非常大,又對半徑大于3300mm位置進行對比分析后得出結論:圓弧面半徑<3300mm時,圓弧面一層網、三層網位置必須采用雙扭構件。
△部分分析展示
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節(jié)省成本,同時能確保外立面整體的呈現效果。另外,框架式安裝的方案型材不能整體閉腔,對于雙向拉彎有很大的加工困難,單元式安裝型材整體閉腔,恰巧規(guī)避了這一難題。關于此優(yōu)化做法,后期也進行了專利申請。
△相關專利
南立面為本項目主要的展示立面,主要由鋁板幕墻、框架玻璃幕墻組成。主入口大堂頂部為單層網殼玻璃采光頂,外型酷似倒扣的花生皮,故稱之為“花生皮”。主入口處設計有超高點式全玻璃幕墻,入口部位為整體挑空,花生皮結構形式采用單層曲面網殼,網殼前端由拔地而起的樹形巨柱支撐(花生皮鋼結構由主體結構設計)。
主入口處超高點式全玻璃幕墻高度達35米,且層間無支撐,落地難度較大,為此在設計過程中做了針對性的結構選型,花生皮前端主體環(huán)向鋼梁為全家桶頂部提供支撐,支座為豎向可滑動鉸支座,底部及兩側均為固定鉸支座,并以此進行了詳細的結構分析。
△采光頂標注節(jié)點
△主入口標注節(jié)點
04
結語
商業(yè)功能滿足人類需求,建筑設計尊重自然人文。成都龍泉世茂城五期綜合體,順應地勢生長,立于天府之國千年歷史文脈之上,以新建筑塑造新愿景,以現代科技勾勒人類對于嶄新未來的美好愿望。